021
共振频率
学术会堂的穹顶像巨大的谐振腔,将三百双眼睛的注视汇聚成无形的压力波。苏晴雨整理着顾衍舟的领带——他坚持要系成精确的温莎结,角度误差不超过0.5度——指尖触到他衬衫第三颗纽扣时,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咖啡飞溅的早晨,那时他们的距离还隔着整个学术报告厅的直径。
"紧张吗?"顾衍舟握住她的手,掌心干燥温暖。他的实验记录本从西装内袋露出一角,封面上那只黄蝴蝶的翅膀已经磨出毛边,4.5Hz的频率标注旁,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:"苏晴雨的笑声频率"
"物理系教授会紧张?"苏晴雨踮脚帮他调整眼镜,金丝镜框反射着会场的镁光灯,"你的量子隧穿理论不是说,粒子有一定概率穿过势垒吗?我们的项目答辩也遵循这个原理。"
"但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,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位置和动量,"顾衍舟突然靠近,温热的气息拂过她耳畔,σσψ"就像我现在,无法同时计算你的心跳频率和我的..."
"老师们!可以开始了!"林薇的声音打断了这危险的亲昵。小姑娘今天穿了条淡蓝色连衣裙,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发髻,手里紧紧攥着备份U盘——那是用顾衍舟的物理竞赛奖杯换来的应急方案,此刻正散发着金属的凉意。
项目答辩厅瞬间变成微型宇宙。苏晴雨站在左侧讲台,身着酒红色丝绒旗袍,像从十四行诗里走出来的古典意象;顾衍舟立于右侧,银灰色西装搭配量子波动图案领带,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完美叠加态。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,"情感光学模型"六个字悬浮在星河背景中,左侧是《红楼梦》的绛珠仙草,右侧是牛顿棱镜分光实验,中间交织成莫比乌斯环。
"我们的研究表明,人类情感与光的传播具有相似特性,"苏晴雨的声音清亮如水晶共振,"正如顾教授团队测量的,当实验者阅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,杏仁核活跃度呈现4.5Hz周期性波动,这与他笔记本里那只黄蝴蝶的振翅频率完全一致..."
台下响起低低的惊叹声。顾衍舟适时切换幻灯片,展示出三维频谱图:"我们将《百年孤独》与《红楼梦》的情感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,发现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伤情绪具有相同的基频,差异仅存在于高阶谐波..."
"这不过是文学的过度解读!"后排突然传来尖锐的质疑声,是文学院的张教授,他曾公开批评苏晴雨"用科学玷污文学的纯粹性"。"情感怎么能用公式量化?这简直是对人文精神的亵渎!"
会场温度仿佛瞬间下降5度。苏晴雨却微微一笑,走到演示台前,调出那段被加密又奇迹般恢复的视频——画面里,林薇和张远正在实验室测试清代琉璃镜,当阳光透过镜面在白墙上投射出彩虹光斑时,两个年轻人同时发出惊叹,那瞬间的脑电波图谱在屏幕上形成完美的正弦曲线。


